活着活着就老了

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YyMTcxOA==&mid=2651255379&idx=1&sn=23750b99484191c9262e110f53599fea&chksm=84532baab324a2bc39806e43bf8fb6b68d2d48ab8b9a551adf6f4022607661e7384621c14afe#rd

27岁生日那天,看着小时侯的照片,思绪万千,和我妈视频,看着她我鼻子一酸眼泪哗的流了出来。我说,妈,我都快30了。我妈笑,说“我都50了!今年过年的时候和你姥爷打电话,我说,爸我都50了!你姥爷说,我都快90了呢!” 



在学生的图书馆看到一本《季羡林谈人生》,随手翻了翻,书的最后一章为“长寿之道”,季老说若是非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千万不要让脑筋懒惰,脑筋要永远不停地思考问题。” 他评价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时这样说:


初看起来气粗如牛;仔细品味,实极空洞。这有点像在深夜里一个人独行深山野林中故意高声唱歌那样,流露出来的正是内心的胆怯。


他说人得服老,即承认自己老了这个客观事实,不绝对地无条件地赞美不服老,也不过于服老。不倚老卖老,不叹老嗟贫,承认它接受它就好。



在这一点上他非常同意古罗马的西塞罗 (Marcus Tullus Cicero) 的《论老年》(Discourse of Old-Age),无独有偶,这个月读书群的第一本《穷查理宝典》(Poor Charlie's Almanack) 中也有一个章节讨论西塞罗的这部作品。在这里整理一二,附上我的一些感悟和大家分享。


Cicero认为老年之所以被认为不幸福有四个理由:



他接着具体分析了这四个理由,例如年纪大了记忆力会下降这种情况,是通过练习可以有效改善的。他的做法是每晚把一天所说的话、所听或所做的事情再复述一遍。季羡林先生的说“我自己的做法同西塞罗差不多。我总不让自己的脑筋闲着,我总在思考着什么,上至宇宙,下至苍蝇,我无所不想。” 


例如对于“下一步就是死了”,季先生说“'黄泉路上无老少',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会死,也可以说,任何人的下一步都是死。” Cicero说得也很直接,老这个过程是自然发生的、最好的结果,不能抱怨:


According to Cicero, the best a young person can hope for is to get old before he dies, and it is not fitting to complain about getting the best outcome you could have ever reasonably wa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