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YyMTcxOA==&mid=2651255304&idx=1&sn=7f67a263a0779e5ff438fb70dd9bfb17&chksm=84532bf1b324a2e7f0b2933098c58ba9dcf7b57a49b309f16d687bd96c0d3f06b29e03642035#rd
看到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可能是“读书和成功有什么关系?” “读书是为了成功吗?” ... 这个标题来自于我昨天读的一本书:
封面上写着“一个正确的读书方法,胜过投1000份简历”,背面写着“成功与不成功,只在于你有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第一页作者寄语部分写着“从欠400万债到畅销书作家 -- 读书成就了我”。这都是套路,与其说是教读书方法的书,它更应该被算作是励志书,用来给自己打鸡血的那种。
成功学的大师陈安之说他的成功离不开读书,据说每年他会读三四百本书。这本书也抓住了“读书数量”这个G点,一年读365本书对他们来说是件常事,甚至一年读上五六百本。若是问他们怎么做到的,怎么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这么多的书,他们会抛出一个谜之答案:读书需要方法;没有的不是时间,而是方法。
所谓的读书方法,我认为How to Read a Book中已经道尽,例如读书要做笔记要思考;不要一开始就从第一页赌气,先看看目录结构类型,再决定读法。读书要用功,而不是用力,一开始读书也不需要什么方法,需要做的就是每天都去读一点,养成阅读习惯。给自己设定阅读数量初期来说是个不错的方法,通过读书晒书获得成就感,继而有读更多更好的动力。这个时候书也不用太挑,自己感兴趣就好,好书要细细研读,其它书粗略读。熊逸在“熊逸书院”的发刊词中说:
许多年来,总是不断有人要我开列指导性的书单,我的回复从来都是:就你感兴趣的领域胡看、乱看,不要在意什么好书坏书,尽可能竭泽而渔就好。看看坏书又何妨,看它们到底怎么坏,又是如何既坏又被人追捧,这里面就藏着耐人寻味的内容。而看得多了,自然就有了辨别力和贯通感。
这本《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写作的方式有点特别,他用小说的形式来讲一个年轻小伙,通过读书而升职加薪逆袭成为人生赢家的故事。读这本书花费了40多分钟的时间,整理笔记和写这篇文章要4个多小时,希望对大家的阅读有所帮助。
入门:100天读33本书
这本书中把阅读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定向阅读、加强定向阅读、深层定向阅读。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入门阶段,即100天读33本书的挑战,这个时候需要准备三件事:
买书。从兴趣出发买来33本书,把它们堆在一起提醒自己去读。这一点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也有提到,他的方法是买一个“一字板”的书架。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选择、花钱买正版还是下载网络资源都是自己的选择而已,怎么舒服怎么来。
准备读书时间。如果决定要读书,那就把它当回事。我们一星期有168小时,可能不是太忙没时间读,而是不觉得它是件必要的事。
Laura Vanderkam的TED演讲: How to Gain Control of Your Free Time
有人说早晨读书好,也有人说晚上读书好。有人说集中三四个小时读书好,也有人说插空读个十几二十分钟好。书也不一样,有的书需要用很长时间去读,有的书利用零碎时间读效果也不错。到底什么时候,怎么读才好,其实重要的事当读书习惯达到一定程度时,不论早晨读还是晚上读,也不论在地铁里读还是在家里读,都会像一天吃三顿饭那样不厌其烦地去读。
克服倦怠期。刚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容易产生倦怠,继而怀疑自己这么做是否值得有意义,很有可能就半途而废了。这时候可以和有经验的人聊一聊,读读鸡汤来激励自己,熬过这一关可能就柳暗花明了。《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说他会读严肃的作品也会读轻松读物,学会给自己换个脑子。
读书和往缸里灌水是一个道理。我们在往缸里灌水时,开始一两滴水是很不明显的,水到了一半的时候,再倒一两滴还是看不出什么差异,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如何缸也是灌不满的。不过千万不要半途而废,试想一滴一滴地坚持灌到最后,那将是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基础:一年读100本
完成了100天读33本书后,就进入了基础定向阅读:一年读100本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把阅读转化为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在读书的过程中做笔记(可以是文字、图片也可以是录音),找合适的机会把知识分享给他人。
不同的书读法也不同,“不求甚解” “观其大略” “熟读精思”都是方法,我们按需选择使用就好了。这里提到了一个T.H.X的阅读模式,提醒我们要把知识联系起来。读书的时候对某一点感兴趣,就可以精读这部分的内容,深入了解和思考,如同字母T一样;读了一些书,有了不同的想法后,阅读的时候可以把两本书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如同两个T连在一起变成一个H;当我们把许许多多的H交叉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X,实现主题阅读、跨界阅读。
进阶:一年读读365本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了“深潜力”,也尝到了阅读带来的改变,完成了100天读33本书的挑战后可以进行“加强定向阅读”了:一年读365本书。作者开出的配方是先读100本有关当代成功CEO的书(因为主人公想成为CEO),其次读100本自我启迪类的书,最后读165本培养领导才能的书,包括伟大人物的传记、自传和评传。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的方向设定书目。在这里顺便说一下传记类的书,《穷查理宝典》(Poor Charlie's Almanack) 中Charles Munger说:
I am a biography nut myself. And I think when you're trying to teach the great concepts that works, it helps to tie them into the lives and personalities of the people who develop them. I think you learn economics better if you make Adam Smith your firend. That sounds funny, making friends among the 'eminant dead', but if you go through life making friends with the eminent dead who had the right ideas, I think it will work better for you in life and work better in education. It's way better than just giving the basic concepts.
读读相关领域内成功人士的传记,既能学知识还能鼓励自己,是个不错的开始。关于“深层定向阅读”书中并没有提,等到到达了第二阶段后,自然就会有读一些人文经典来加强功力的需求了。
最后提醒大家我们要认真地阅读、思考和践行。柳比歇夫说:“我在青年时代,我的读书方法使我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别人,因为我看的书比我的同志少。他们看书比较浮皮潦草。浮皮潦草的看书,有很多精彩的东西消化不了,看过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 少点方法,多点诚实,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好读书、读好书,管它向不向上。
回复关键字“47book"可获得这本书的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