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未到,黑色产业先行!

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DYwMTk0Mw==&mid=2247493897&idx=1&sn=790965b2e924eb84c8ec79fee3d62bd0&chksm=97cb2231a0bcab27cedcf66e329dac12476a4066f5221639303a036b130315de604970b590de&scene=27#wechat_redirect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灰产圈”关注并置顶本公众号


导语


人脸识别技术还未成熟,黑产却已成型

人脸识别实名认证,大家都知道。

但是,反人脸识别实名认证,您知道吗?

现在,利用这个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黑产,叫“反人脸认证”产业。



什么叫“反人脸认证”产业?


    


简单讲,就是帮无法或不想用自己信息完成人脸识别认证的人,通过人脸识别实名认证,从中牟取暴利的黑色产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需求的地方就有产业

不管是合法还是违法

接下来,让我们带大家看看这个“黑色产业链”是如何运作并存在的?



“反人脸识别认证”产业链生态圈


他们三个构成这个灰色产业的生态圈:




“反人脸识别认证”的运作体系



有需求的人群向工作室提出需求,接下来资源商会给工作室提供资源。

那么。有需求人群拿到实名账号去干嘛?废话,当然是去变现!赚钱!

他们大部分通过薅羊毛、倒卖账号、或其他灰/黑业务中获取暴利。



那么问题来了,资源商这些真实的身份信息从哪里来的?


资源商信息来源


有三个渠道:


黑客窃取


上图为凤凰网报道


网络公然贩卖,价格不等


上图为某宝产品描述



企业员工私下贩卖


上图为新浪财经新闻报道


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作为模式识别的重要分支,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大部分的脸识别实名认证都需进行活体检测,防止用图片蒙混过关。


网络上商家承诺的“包过”,是如何实现的呢?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为了帮助无法完成人脸识别认证的人,通过APP人脸识别的认证,商家通过制作动图方式通过验证。


以下是某宝的商家提供的身份认证活体检测的效果图。

据商家说能做到点头、眨呀、张嘴、摇头等动图效果

并称保证万无一失通过人脸识别活体检测


问题来了,如果你个人身份信息泄露了,它能用来干什么呢?


黑色产业在行动



2016年5份,工信部发布手机实名制规定。

潜逃的嫌疑犯或其他黑产从业者,如果想购买电话卡,就可以通过以上方式实现。(当然也可以从卡商手里购买)





跨境电子商务的年度个人额度,上限是2万元/年。

有很多人海淘购物,为避税进货,会冒用他人的身份信息。




从2016年4月8号起,我国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根据相关的政策规定;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单次交易限值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人民币2万元。

额度内交易,关税为零,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个人年度限值单次交易,全额征税。



曾经某贷宝移动APP产品推广期,新用户注册,同时人脸识别实名认证成功,就可以获得20元人民币的推荐奖励金

不法分子将反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薅羊毛上,只为获取不义之财。




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在我国应用越来越丰富。

但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给社会和人们都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希望法律和社会正义之光

能照进黑产地带,只为技术正名


结尾


目前市场,人脸识别技术在我国应用越来越丰富,但面临着风险,在掌控人脸识别技术同时,要抵制风险,免的被不法分子钻漏洞,给社会带来危害。

最后的最后,我们想说:在互联网大数据面前,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

但是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

我们的隐私安全路在何方?



网络黑产如何倒卖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交易黑市大起底:是谁在盗贩公民信息?

起底大数据黑产:华住被“脱裤”,1.3 亿人的开房记录在“裸奔”!

与黑产作战 | 起底大数据黑产


   

点击加入 生财有道 | 商学院